巨魔工具

← 返回博客列表

iPhone Air 实验失败:苹果供应链被迫大幅削产

近日,Apple 对其超薄机型 iPhone Air 的生产计划发出严重警报。知名分析师郭明錤(Ming-Chi Kuo)指出,该机需求远低于预期,供应链已开始 大幅削减产能——包括部件、模组、整机出货均被削至原定水平以下。

全能玩机
2025/10/23
14 次阅读

近日,Apple 对其超薄机型 iPhone Air 的生产计划发出严重警报。知名分析师郭明錤(Ming-Chi Kuo)指出,该机需求远低于预期,供应链已开始 大幅削减产能——包括部件、模组、整机出货均被削至原定水平以下。


📉 削产幅度惊人

根据供应链消息,iPhone Air 的产能预计将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前减少超过 80%,部分交货周期较长的零组件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前停产,意味着此型号可能进入“收尾”阶段。

日本瑞穗证券也在报告中指出,苹果已将 iPhone Air 的生产目标 下调约 100 万台。这类罕见的大幅调整,显示出苹果在该机型上的市场信心快速下滑。


📊 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

郭明錤分析指出,iPhone Air 的失败主要源于市场重叠问题:

  • iPhone 17 与 iPhone 17 Pro 已覆盖高端需求,留给新机的细分市场极其有限;
  • iPhone Air 主打“轻薄”卖点,但 为减薄机身牺牲了续航、影像与功能完整度
  • 类似的“超薄路线”在 Android 阵营同样遇冷,例如 三星 Galaxy S25 Edge 因销售疲软而被迫取消下一代开发。

换言之,市场对“极致轻薄”的兴趣远不如苹果预期,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实用性与性能平衡。


🧩 苹果“第四机型”探索困境

苹果多年来一直尝试在标准版与 Pro 版之外,开辟第四条产品线,但结果并不理想:

机型主打特色市场表现
iPhone mini小屏旗舰(5.4 吋)销量不佳
iPhone Plus大屏低价定位定位尴尬
iPhone Air超薄轻巧(5.6 mm)市场反应冷淡

这些尝试说明,苹果在“非主线机型”上尚未找到成功公式。当标准与 Pro 系列已足够满足主流用户需求,任何额外机型都可能陷入“差异不足、定位模糊”的困境。


⚙️ 供应链与市场的连锁反应

  • 对供应链而言,削产 80% 意味着模组订单、库存与生产节奏需迅速调整;部分厂商可能面临亏损或提前转线。
  • 对消费者而言,iPhone Air 的短命反映出轻薄并非市场核心痛点。用户更愿意为续航、性能、影像系统和 AI 功能买单。
  • 对苹果自身而言,这次失败或将促使其重新审视产品布局,更专注于创新突破而非形态极致

🔮 下一步:折叠 iPhone 或成新方向

业界传闻指出,苹果正在加速开发 折叠式 iPhone,有望在 2026 年随 iPhone 18 系列登场
这款机型被视为苹果下一阶段的“形态创新”,也可能成为挽回 iPhone Air 失利的重要契机。

分析人士认为,iPhone Air 虽未成功,但其技术积累(包括轻量化结构、电池分层设计、散热优化方案)将为未来折叠机奠定基础。


💡 总结

iPhone Air 的失败,凸显出智能手机市场的现实:

  1. 轻薄≠创新。 用户真正追求的是性能、续航与体验的平衡。
  2. 成熟生态下的差异化难度陡增。 新机若无显著创新,容易被主线机型掩盖。
  3. 苹果未来的重点将转向“形态突破”。 折叠机、AI 深度整合或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。
EN